开幕式上,安宁代表承办方对各位来宾表示欢迎,并介绍了山东大学及其艺术学院的基本情况。
而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,医学类专业都是大热门之选。据了解,基本上在医学的班里,有 2/3 的同学是要参加考研,毕竟医学本科生在学历晋升上的难度也比较大……有了研究生的学历,未来的行医之路才会更顺遂。所以,很多医学生在本科时就会选择一所升学率的高校就读,而湖北中医药大学在近年来的升学中表现亮眼,成为不少医学生的重点关注高校。
前言
“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,总是有一个女人在支撑着”,这句话似乎在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得到应验。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,他的成功,离不开他的家庭,也离不开他的妻子。
邓小平的妻子温柔、善良、且能够理解邓小平,她为了邓小平的事业做出了个人的牺牲,而且在革命的道路上,始终对邓小平有着百分百的信任,在彼此信任、相爱的基础上,他们携手相伴走过58年……
追求一致的革命夫妇
这位陪伴邓小平同志度过一生的女儿叫做卓琳,他们相识于1939年的夏季,卓琳的原名叫做蒲琼英,是云南人,她的家境很好,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民族实业家。
1937年,卓琳离开家乡来到延安参加革命,两年后,她在这里认识了邓小平。1939年,邓小平正在延安,那时候他是单身,也没有伴侣,延安的同志们都很操心邓小平的婚姻大事,一直想着要给他介绍个对象。
展开剩余92%延安的女同志不少,而且这里的女性有学识,也有胆识,同志们认为年轻漂亮且有学历的卓琳(毕业于陕北公学)很是适合邓小平,于是大家便做媒把他俩介绍到一起。
卓琳对当时的邓小平不是很了解,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,追求一致、三观一致的他们很快步入婚姻殿堂。
邓小平跟卓琳的婚礼办的简单,但是十分热闹,毛主席江青、刘少奇、博古等人全都来了,虽然现在的条件很艰苦,但结婚是大喜事啊,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,所以他们摆上小米饭,放上大红枣,还炒了几个鸡蛋,一帮人热热闹闹见证了邓小平和卓琳的婚礼。
在婚礼期间,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,举办婚礼自然是要喝酒庆祝,邓小平作为新郎官是躲不过这一环节的,但没想到一向酒浅的他喝了好多杯都没有醉!
看着邓小平的反常举动,刘英便问了问丈夫:“他今天怎么回事?喝这么多都不醉?”
张闻天(刘英丈夫)悄悄对妻子说:“里面有假,瓶子里装的不是酒,是白水。”
原来是李富春怕邓小平喝醉,所以偷偷把酒掉包了。
新婚夫妇因战争“被迫”分开
邓小平跟卓琳刚结完婚,就不得不开展一段“异地恋”。夫妻两人来到太行山,虽然大家前往的目的地是一样的,但是各自身上背负的任务不同,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去不同的地方就任。
卓琳留下来担任“妇女训练班”的队长,邓小平则带着部队前往辽县桐峪村。
就这样,一对新婚夫妇在战争时期分兵两路,各自守着各自的岗位,分离的日子很长,一直到1940年,卓琳才卸任了妇女训练班队长一职,来到邓小平的身边。
卓琳回到丈夫身边后,依旧没有停止工作,她被分配到了一二九师部秘书科,从这之后,卓琳便一边工作一边照顾邓小平,自从跟邓小平结婚后,俩人就开始分居,这下可算是能履行一下自己作为妻子的义务了。
1942年,抗战已经到了第五个年头,这一年国家和百姓陷入到灾荒困境之中,为了缓解这一问题,邓小平号召部队开荒种地,这样起码可以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。
作为妻子兼战友的卓琳积极响应邓小平的号召,虽然她是女同志,但是此时的她完全不怕辛苦,拿着锄头气昂昂地跟着男同志们一起种地去了。
在劳作的过程中,卓琳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土地之中,也正因为如此,她的努力没有白费,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萝卜被她种出来了,到了收获时节,卓琳抱着这些大大的萝卜来到邓小平面前,邓小平从卓琳怀里接过萝卜,喜滋滋地看了半天,最后夸赞了一句:“这叫萝卜大王啦!”
夫妻携手解决困难
战争时期不管是食物还是生活用品,都处在一个稀缺的状态里,这边吃食的问题刚得到缓解,那边又出现了穿衣问题……
夏天穿的衣服少,所用的布料也少,所以暂时不用发愁穿衣的问题,但是到了冬天,大家穿的都是棉衣,是需要大量棉花和布的,布料少,做衣服的人手又不够,这可怎么办呢?
想来想去,只能是自己动手了,邓小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准备了一台手工纺线车,他们对制衣技术不是很熟悉,要想更快更好地把衣服制作出来,只能是埋头仔细研究。
邓小平和卓琳说干就干,抓紧一切时间研究纺线的方法,功夫不负有心人,没用了多久,两个人就掌握了其中的要点。邓小平纺线,卓琳就坐在他旁边织毛衣,夫妻两个各司其职,解决了大家的穿衣问题,也就是从这时候,卓琳练就了一身编织技术,也是从这之后,她承包了家人们毛衣、毛裤。
在太行山的日子虽然十分艰苦,但是在夫妻俩互相作伴、彼此扶持的条件下,他们顺利度过了这5年,还有了三个孩子。
邓小平和卓琳的北京生活
邓小平没有一直留在太行山,这期间,他经历了工作上的变动,1952年,邓小平被调回了北京,他的妻子卓琳也带着孩子们一起跟着来到了北京。
到了北京后,中央给卓琳安排了工作,是邓小平的生活秘书,但那时候的卓琳身体不是很好,忙碌的工作让她无法承受,为了减轻工作负担,卓琳回归了家庭。
卓琳从小的生活环境优渥,家庭富裕的她也不愁吃穿,但因为自己经历过战争的艰苦时期,她亲自体会过没吃没穿是什么滋味,所以她将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刻入到了自己现在的生活里面。
睡觉前,卓琳会把每个房间都转上一遍,看看房间里面的灯有没有关好,也会去厕所看看水龙头,看看水龙头有没有拧紧等等,卓琳的优良品质也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。
1955年,随着政策的改变,党和国家人员开始实行工资制,也就是说,从这一年开始,是要废除供给制了。
制度变更之后,邓小平夫妇开始领工资,两个人的工资数量不一样,邓小平的工资是404元,卓琳的工资则是107元。
工资拿到手后,卓琳要把这些工资进行仔细分配,毕竟家里面的人口多,老人加上孩子们还有他们夫妻俩都是需要花钱的。
她先是预留了一部分钱出来用于必要开支,像党费、房费这样的开支,然后再把其他剩余的工资归拢好,清算好,卓琳打算将剩下的钱主要是用在吃饭上。
卓琳为节省开支,在五粮液里兑上二锅头
家里的花费是需要一家人来决定的,她先是过问了邓小平,邓小平觉得没什么问题,卓琳便又去过问了自己的婆婆,这个婆婆虽然不是邓小平的亲生母亲,但卓琳跟老人家的关系是很不错的,婆婆刚住进他们家时,卓琳就跟孩子们说:
“来,叫奶奶,我们家里是不分什么亲奶奶继奶奶的。”
在这之后,卓琳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叫婆婆为奶奶。
对于家里的大小事,卓琳除了会跟邓小平商量之外,每次也都跟婆婆商量,在关于家庭开支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。
她跟婆婆商量之后,觉得家里现在的孩子很多(五个孩子),如果都给他们买新衣服,那就很浪费,不如把大孩子不能穿的衣服拿出来改一改,继续给小孩子们穿,这样便能节省下来一笔钱。
衣物方面可以省,吃食上面就不可以省了,邓小平每天的工作很忙,他需要补充营养,家里面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阶段,营养方面也要跟上才行,为了家人们着想,卓琳开始自己研究菜谱,然后尽量给家里人买营养价值高的食物。
邓小平同志的生活很节俭,也没什么特殊要求,只是他喜欢没事儿的时候小酌两杯,卓琳知道自己的丈夫也就这点爱好,所以尽可能的去满足他。
生活里的花销不固定,有的时候也会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,每到这时候,卓琳就会想办法控制邓小平在酒上的开销,为了节约,卓琳曾在“五粮液”里兑上了一半北京的“二锅头”,卓琳这样的做法是把便宜的酒跟贵的酒进行了一个混合。
即便是把两种酒混合到一起,邓小平也不嫌弃,反而喝的很高兴,有的时候还会对这种“混合酒”夸赞一番:喝起来很是舒服带劲!真香!
卓琳也不会让邓小平一直喝这种“混合酒”,等家里的经济好转后,她便会让厨房的师傅把邓小平的酒给换掉,给他换成好的酒,邓小平自然是理解妻子的做法,所以不管是好酒还是“混合酒”,他都喝的非常香。
卓琳不但会照顾邓小平的生活,也会帮他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,比如给他整理整理文件,抄一抄文件之类的,有的时候邓小平会工作到深夜,卓琳就陪着邓小平一起工作到深夜。
卓琳跟邓小平继母相处融洽
作为妻子,卓琳是非常合格的,作为儿媳妇更是如此,一般人家都会遇到婆媳问题,但是在卓琳这里,这根本不是个事儿,她跟婆婆相处的很好,平时邓小平忙工作不能陪伴家人,那么卓琳便担任起陪伴家人的工作。
在北京的时候,卓琳会找空闲的时间带着婆婆跟孩子们去逛北京,像天安门、故宫、天坛、颐和园等等古迹。如果在游玩的过程中碰到了熟悉的人,卓琳则会直接拉着夏伯根(邓小平继母)向大家介绍:“这是小平的妈妈,也是我的婆婆。”
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,夏伯根都心怀感动,她知道儿媳妇对自己很好,而且也是从心里认可她的,在邓小平卓琳夫妇心中,她也不再是所谓的继母,而是他们的亲生母亲。
夏伯根对夫妻俩跟孩子们也很好,卓琳后来恢复了邓小平的秘书职位,她是要跟着丈夫一起上班的,两个人一旦忙起来,别说照顾家里的孩子们了,就是连做饭的时间也没有了。
夏伯根非常体谅后辈们,她每天早早的就把早餐给家人们做好了,等他们起来了,直接就有热饭热菜吃,等吃完饭,她便继续送孩子们上学,等孩子们都走了,夏伯根便继续开始忙碌中午饭和晚饭,虽然每天很辛劳,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,但是夏伯根从来不抱怨任何事情,反而觉得自己能给家里出一份力是非常幸福的事。
邓小平一家来到江西
1969年,65岁的邓小平迎来了生活上的巨变,卓琳不顾压力一定要陪着邓小平,这时候他们顾虑到一个人,她不是别人,就是邓小平的继母,未来的生活和艰难,如果让婆婆一起去,婆婆的身体可以抵抗的住吗?如果不让婆婆跟他们一起,又没有人可以照顾婆婆了……
再三思虑,他们还是决定要带上婆婆一起去江西,不管怎么样,只要一家人一直在一起,彼此之间也是有个照应的。
“奶奶,你跟我们一起去江西吧。”
卓琳下了很大的决心后才通知的夏伯根。
没想到,夏伯根早就已经收拾好行李了,不管怎样,她都要跟孩子们在一起,即便自己年事已高,但是还能照顾照顾他们的。
不管走到哪里,邓小平爱喝酒的习惯是改不了的,他们到了江西后,生活质量下降了,邓小平想要喝以前的酒似乎有点不可能,卓琳想了想,或许可以找到白酒的替代品?
米酒!米酒是可以替代白酒的,而且米酒还可以自己酿,为了学会酿米酒,卓琳找到了这边的工人师傅,工人师傅很耐心地把酿酒的方法告诉卓琳,为了方便她酿酒,工人师傅还给她准备好了糯米跟酒药。
邓小平找机会锻炼卓琳厨艺
艰苦的三年过去了,邓小平带着家人又回到了北京,回到北京后,邓小平的职位又发生了变化,他开始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,这时候的邓小平工作比以前更忙了,要处理的事情也更多了,为了减轻他的工作压力,卓琳也会分担一些邓小平无暇顾及的事情。
卓琳在家工作的时间长,也是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照顾家里的人,卓琳在家务上还算是拿手,但是她也会遇到瓶颈,比如做饭这件事情。
卓琳的烹饪手艺一般,家里的孩子们觉得妈妈的手艺比不上爸爸,爸爸做的菜更好吃一些,尤其是爸爸做的川菜,简直是一绝!
邓小平也知道这件事情,所以在聚会的时候,便会给卓琳寻找磨炼厨艺的机会,他叫上家里的工作人员以及孩子们一起给卓琳打下手,在多人的帮助下,一道道菜肴顺利上桌。
在邓家吃饭,也是要讲究规矩的,家里面人数较多,吃饭的时候需要摆上两张桌子,每次吃饭必须要等所有人到齐,如果人没有到齐,那就不能开饭。
1990年的一天,邓小平的女儿要从广州回到北京,但是在返京的过程中,遇到了飞机晚点,这就导致她回家的时间被延迟了,等她回到家之后,已经快要九点多了,而邓小平也就这样一直等女儿回来才开饭。
多年后,刘金田回忆起这件事情,不禁发出感慨:“邓小平同志硬是在家等了两个小时,就是因为她说要回家吃饭。”
邓小平逝世,卓琳坚守大院
1997年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,他的妻子卓琳依旧守护着他们于1977年居住的大院子(邓家大院绕)里,这处院子曾留下过她与他的美好回忆。
1993年起,刘金田因为工作的缘故,也经常会跟邓小平同志的家人们打交道。这一天,刘金田带着同事们来到了邓小平家里,他们需要对邓小平的书卷,相册进行一个整理。刘金田在一边忙着,卓琳就在一旁看着,偶尔还小声地问问旁边的护士:“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?”
“他们这是在整理首长的东西呢”护士回答道。
卓琳听到护士的回答很满意地笑了笑。
邓家大院内有两棵高大的油松,邓小平生前的办公室就在油松附近。这个间办公室对于卓琳来说是属于自己的小天地,也是外人的“禁地”,刘金田曾回忆:“老爷子走后,卓琳从不让动这个屋子。”
卓琳之所以不让外人动,也是因为办公室内存放着他与家人之间的美好回忆,在办公室的写字台上,摆放着孙辈们送的礼物,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着邓小平同志以前爱看的书……
结语
在邓小平去世的12年后,与他相差一轮的妻子卓琳也去世了,他们彼此相伴共同度过了风雨飘摇的58年恒指期货配资平台,后人们每次提起这件事情,都觉得是冥冥之中的注定。
发布于:天津市